单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本文节录:《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作者:葛红兵 胡榴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异端”的发展壮大 有这么几个数据显示英国近30多年来单身家庭和传统家庭的比例变化情况:1969年,英国单身家庭和传统家庭的比例为14%;1993年为27%;1995年为30%。也就是说在1995年英国每100户家庭之中就有30户是单身家庭,比1969年,也就是比26年前增加了一倍还多刘达临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的变迁》,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单纯看数据,就会感觉到那一种步步主动出击的攻势--单身生活方式向传统生活方式步步主动出击。中国现代尚没有全国性的有关单身者人数调查的数据,但是,正如本书的前面几章所分析的,中国单身者以及单亲家庭数量正在急剧快速增长之中。单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在西方和东方的影响同样地在扩大,这似乎已经沦为一个明显的事实。 “当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异端的时候,我不能找到一个标准:我们在那些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们的眼里都是异端。”斯·茨威格:《异端的权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现代社会,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西方社会是在弱势群体的整体攻势中发展一起的,西方社会在经历了女权运动、种族平等运动、同性恋权益运动之后,已经渐渐地习惯接受少数者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和认同少数者的文化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单身者在现代西方社会已经不再是异端的代名词,相反成了主流社会维护的对象,他们的权益在西方社会日益受到重视。反之,也就是说单身者在不断地为自己争取各项权利的过程中也扩大了他们的社会影响。他们的文化观念,他们的生活自由选择,渐渐地被主流社会所理解,进而对主流社会的观念--其中还包括主流社会对单身者的观念以及主流社会对婚姻生活的观念都产生了影响。这种单身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从1980年代以来也形成了一定的气势,尤其是在城市。 过去,人们指出只有婚姻才是性的惟一合理的背景,认为只有婚姻才是惟一合理的两性生活的形式,现在人们习惯于认为,单身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代表了个人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不仅主流生活不应该反对,而且应当维护,维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包括他们的财产继承、不受教育、人格权益等,这已经沦为西方现代人的共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单身者文化在主流社会不仅获得了存在的权利,而且获得了展布的机会,它们正在日益重要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自由选择。 单身者及其生活方式,并不是天生而出的。一个人出生到这个社会上,他所受到的最初教育大多会是独身主义的,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总是抢走在“异端邪说”的前面,灌输于每一个人的人生初级阶段,进而形成“传统优势”,这使一个人拒绝接受新一代的、叛变的思想变得很不更容易。既然如此,那么现代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受到单身文化的影响呢?一方面是主流社会生活方式,特别是家庭生活方式给人们以沮丧的感觉,愈来愈多的现代人舍弃了传统的家庭生活而自由选择了单身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单身文化在中国城市社会中影响越来越大的缘故。这个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不道德方式,对主流社会形成了大规模冲击,由此逐渐构成单身群体的亚文化,而发展壮大了单身群体的社会影响,继而构成了单身文化潮。 2负面影响 关于传统家庭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我们有一些调查资料如下。据某市妇联内部数据透露,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城市家庭发生家庭暴力事件的比例接近于22%,也就是说平均值每5户家庭就有一户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夫妻争吵、打架已经沦为中国城市妇女身心受创的重要原因,其中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2000年上半年,上海有报道的家庭情杀、情伤案件就达4例,一例为丈夫酒后与妻子争吵,突然夺权杀死妻子后投案自首,一例是丈夫追赶坐“连襟”指其妻的妹夫。的车回家的妻子,进而将“连襟”和妻子双双杀掉的案件……每一起案件都是惨绝人寰。可以设想,在这样的婚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或者看到这样的家庭结局的人,会是以怎样的心情猜测婚姻家庭不存在的意义。这里我们以美国发布的参照数据作为我们这一问题的佐证,据报道,1990年代以来每年有2 500个美国妇女被丈夫、前夫、情侣所杀,据美国司法部统计,夫妻打人95%由丈夫挑动,被打的是妻子,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妇女热线电话家庭告状居全国之首,80%的电话是家庭暴力中被殴打的妻子打电话的。资料显示,美国社会平均每4个妇女之中就有一个妇女受丈夫欺负和虐待。美国社会学家认为这个统计数据表明家庭暴力程度已经多达社会、经济、宗教、人伦所能够忽视的极限。资料引自1994年12月号《世界博览》中《辛普森谋杀案的冲击波》一文。 当然,“家庭暴力”只是婚姻家庭生活阴暗面的一个侧面而已,婚姻家庭本身另有其他方面的危机。如, 2000年7月中国广东省政府实施“禁止'包二奶'现象的惩罚政策”,解释“包二奶”现象在广东已经发展到剧烈的程度--家庭中夫妻彼此不忠婚外恋比比皆是,也能使婚内人士对婚姻生活失望。1999年中国广东电视台的妇女节目做了一个“单身女人问答”的电视专题,节目主持人当场征询现场观众意见的题目是:“单身生活好还是传统的家庭生活好?
家庭生活的百无聊赖也是婚姻吸引力减弱的原因。冗长、繁复、劳累的家庭生活日复一日,没有生机,没活力,家中成员每一个人都正处于难耐的沮丧之中,没有起伏、没波澜,没故事,死水一潭的家庭生活模式让崇尚速度、力度和激情的现代人深感沮丧。2000年3月26日,电影《美国丽人》获得奥斯卡四项金像大奖。这是一部叙述婚姻家庭问题的社会伦理片,故事从中年男人和女人婚姻家庭的危机入手,对困扰20世纪末期人类的家庭问题展开了深刻辛辣地揭露和分析,让亿万婚姻内外的男女深受教育和打动。其原因是该电影对中年中产阶级家庭的婚姻生活的刻画非常逼真:无趣、无味、无趣,进而是没有意义,人们难以从中体验成就感,不仅如此,就是最起码的家庭温馨和男女亲情也很难体会获得。影片大受欢迎的程度表明了它所道出的绝非个别的事实,而是世界上千百万个家庭共同面临的困厄。编导者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也的确敢说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除了让观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家庭婚姻的传统体制更为绝望。 堡垒从内部攻破,数千年的婚姻家庭的古堡在现代社会遮住了它千疮百孔的痕迹,很多已婚者和离婚者,以亲身经历在诉说着婚姻和家庭的无奈和不幸。单身文化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增强。也许是因为对传统婚姻模式的沮丧,单身文化在某些方面被主流文化夸张了,它的优越性已经在形成一个新的神话。例如,中国当下的白领杂志、城市消费型刊物,无不以单身者的故事为自己的基本样板,也许它们的宣传(单身贵族生活方式)真真假假,但是,它们正在努力地宣传着单身生活的方式,这一点却无可置疑。这样的文化氛围自然更加影响到我们的主流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