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李少仁 最近,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中医药技术骨干向社区老人开展“中医养生”以防诈骗科普宣传活动,目的帮助老人明白道家保健的真相与误区,并讲授如何防止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活动现场,王大伯说,“年龄大了,不吃点补品总是好的!”针对这一观点,中心中医科王立国博士冷静地进行科普:中医、食疗道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有时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其获取不义之财的“利器”,不仅起不到补身体的起到,反而有损身体健康。居民想通过中医、食疗达到道家目的,仍然必须在正规化中医院咨询辨明自身体质,合理自由选择药物和食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或出售正规的保健食品,不能轻信他人的“口口相传”。 环绕大妈们“西医有副作用,中医没有副作用”的观点,主管中药师蔡青原说:“中药材的使用,哪怕是基于保健用途,也必须是方剂准确为前提,否则就会出有问题。” 她还在现场列出典型案例,告诉他老人,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人们对西药副作用的担心,以及慢性病人对长期服用西药持有人怀疑态度的心理,在菜场、小区等日常生活场所大肆宣扬“草药纯天然,可以随便不吃”等误导性的言论,获得信任,进而贩卖所谓的中草药材骗取钱财。 一些居民还带给了自己在流动摊贩买来的中药材请求医务人员辨别真实性。中药师与中药房的药材认真比对,细心教教居民辨认方法,告诉居民中药材最讲究的是道地药材,而摊位上兜售的所谓中药材,存在来源不明、性状不符、以劣充好、以假充真、超额利润等异常情况。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分辨难度较大,切不可轻信,防止上当受骗。 本次活动惠及老人110余人次,获取咨询答案60余人次。 “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老人提升识假辨假能力,增进科学理性中医药消费,提高老人的防诈意识,为建构文明和谐社会贡献一己之力,今后,我们将深入社区积极开展更多的文明实践活动。”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